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又到一年银杏黄,树下白果要慎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7    来源:陕西疾控    浏览次数:746    评论:0
导读

银杏又名白果树,是我国珍贵树种,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如今作为常见的观赏植物,遍布于各大公园、景点以及城市的行道树中。然而,必须提醒读者朋友,除了美景,还要小心美景下的风险!银杏的果实俗称白果,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在宋代,人们认为白果可以养生延年,故将其列为皇家贡品。但是,如果不遵循科学的食用方法,养生延年的功效反而会适得其反。

   银杏又名白果树,是我国珍贵树种,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如今作为常见的观赏植物,遍布于各大公园、景点以及城市的行道树中。

 

  孩子们这样描述秋天的景色:

 

  金色的秋天为银杏树披上了金色的新装。风一吹。黄叶便以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个个玛瑙似的银杏也早已换上了金色的外衣,全身散发出了成熟的香气。大家拿来竹竿喜气洋洋地打银杏果,小孩子也乐呵呵地拾果子。大家看着收获的一堆堆的银杏果,开心地笑着、跳着,这难道不是一副美丽的金秋收获画卷吗?

 

  然而,必须提醒读者朋友,除了美景,还要小心美景下的风险!银杏的果实俗称白果,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在宋代,人们认为白果可以养生延年,故将其列为皇家贡品。但是,如果不遵循科学的食用方法,养生延年的功效反而会适得其反。

 

  1

 

  银杏果

 

  银杏树一般在3-4月开始萌动展叶,4-5月开花,并在9-10月份种子成熟,10月下旬以后开始落叶、落果。《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银杏果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功效。注意:生食有毒。”

 

  根据《实用急性中毒全书(第2版)》记载,种仁含有毒成分,多因过量食用引起中毒。外种皮及绿色胚有毒,以绿色胚为最毒。肉质外种皮还有有毒成分:银杏酚、白果酚、白果酸及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等;种仁含有微量氰苷;叶含有多种黄酮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并含有多种苦味素白果苦内酯甲、莽草酸、白果酚等。

 

  2

 

  毒性

 

  有文献记载最小中毒量为20粒果实。然而,幼儿中毒剂量会更低!因此不建议幼儿在没有医生许可下食用。儿童食用白果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导致中毒,即便食用的白果是自家炒制或用微波炉烘烤,也极有可能只有七八分熟。

 

  轻症可出现精神呆滞、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口干、头晕、乏力等。

 

  严重者则有头痛、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可高达 41℃ )、极度恐惧、反复抽搐或惊厥等,轻微的声音或刺激即能引起抽搐,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对光反应消失。

 

  常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水肿等而危及生命;少数患儿可有末梢神经受损表现,如触痛、痛觉消失,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膝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新鲜银杏果外皮有很强的致敏性,能够刺激皮肤粘膜引起局部炎症。人们采收时,如果皮肤接触到白果的汁液,汁液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轻者引起红斑、肿胀、水疱、大疱、糜烂等,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

 

  3

 

  预防

 

  儿童应避免食用。

 

  食用时应充分加热并控制食用量。

 

  需要采摘加工或者参与道路清洁的人员,在近距离接触时建议佩戴护目镜和塑胶手套,以避免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人不要采摘、清洗和食用,以防过敏。

 

  景观绿化用的银杏树,因长期吸收汽车尾气及其他污染物,又可能接受农药以避免虫害,栽培的环境与为食用白果而种植的银杏都大不相同。也不建议食用或泡茶汤。

 

  4

 

  治疗

 

  食用银杏果后如有任何不适应尽快就医!

 

  催吐:活性炭或洗胃及导泻(洗胃后可从胃管注入适量硫酸镁)。

 

  为加速毒物排泄及稀释,防止因吐泻而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支持。

 

  需将病人置于安静室内,避免因外界刺激而致惊厥发作,若已有惊厥发作不止,可镇静治疗。

 

  参考目录:

 

  1.《实用急性中毒全书(第2版)》

 

  2.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111/07/9533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