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2022年3月大豆期约比一周前下跌1.5美分,报收1339.25美分/蒲式耳。周四美湾的美国1号黄大豆现货平均报价为14.2075美元(每吨522.01美元),比一周前下跌14.25美分或1%。Euronext交易所2022年2月油菜籽期约报收754欧元/吨,比一周前上涨3.25欧元或0.3%。洲际交易所(ICE)的3月油菜籽期约比一周前上涨8.9加元,报收1012.6加元/吨;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577美元/吨(含33%出口税),与上周持平。大连商品交易所3月大豆结算价为5,870元/吨,比一周前下跌35元或0.6%。
周五,美元指数报收95.67点,比一周前下跌0.4%。
2021年油菜籽成为油籽以及植物油市场的领头羊
2021年全球油籽和制成品以及植物油走势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涨幅最大的当属油菜籽,欧洲油菜籽涨幅高达80%,加拿大油菜籽上涨70%,这主要是受到油菜籽供应极其紧张的支持。就大豆三兄弟而言,豆油走势领先,豆粕全年收低,而大豆期货走出冲高回落走势。
2021年全球市场再通胀交易推动价格上涨
2021年是新冠疫情的第二年,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从疫情中恢复,资源需求强劲,推动大宗商品出现令人眩目的上涨,原油和天然气分别上涨了50%和48%,创下五年来的最大涨幅,价格已经远超疫情前高点。无论是原油(+50%以上)和铜铝锌还是农产品或者软商品,均走出强劲上涨的走势,其中咖啡大涨70%,糖也上涨了22%。之所以出现如此普遍牛市行情,主要可以归结于三方面原因。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联储为首的央行实施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肆放水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促使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对冲通胀压力,再通胀交易成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牛的资金面动力;第二个原因在于疫情以及相关限制措施扰乱全球供应链,全球航运危机导致从芯片到土豆片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第三个原因在于,天气因素导致全球主要生产国产量受损,而通胀压力促使进口国大举采购,导致全球农产品供需失衡。
南美大豆开始上市
就全球油籽市场而言,近期关注的焦点自然是南美大豆。目前正值南半球夏季。在巴西头号大豆产区马托格罗索州的卢卡斯里奥维尔德地区,农户已经从12月29日开始收获2021/22年度新季大豆,比去年提前了20天左右。巴西新豆提前上市,无疑将导致美国大豆出口窗口提前关闭。按照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本年度迄今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为4138万吨,同比减少24.2%。这意味着大豆价格短期内上涨面临阻力。
目前巴西南北旱涝不均,北方阴雨霏霏,南方烈日炎炎。巴拉圭和阿根廷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意味着南美作物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一些人估计南美洲的大豆产量将下降多达1000万吨,而其他人则认为仅仅巴西产量损失就达到1000万吨。据布兰达里茨咨询公司的顾问维拉米尔·布兰达里茨估计,南美大豆产量损失已经接近2000万吨。天气不确定性意味着大豆市场波动加剧,呈现出典型的天气市特点。
中国将大幅提高大豆播种面积
新华社周日报道,中国头号大豆产区—黑龙江省计划在2022年将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相当于666,667公顷。去年中国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因为更为有利可图的玉米播种面积提高。中国农业部估计2021/22年度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40万公顷,产量将同比降低16.3%。在上周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部表示中国将提高大豆和油籽的产量,并且罕见的将提高大豆产量定性为政治任务。中国油籽产量提高,无疑将会影响到进口需求。但是考虑到每年上亿吨的进口规模,1000万亩的增量相对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象征性意义可能更为显着。
生物柴油政策值得密切关注
我们在之前的报告里发布过多篇有关美国和巴西生物燃料行业政策的文章。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2021/22年度生物柴油需求依然强劲,而且随着可再生柴油行业蓬勃兴起,美国豆油需求有可能更多呈现国内化,也就是说,更多是受到国内行业需求的推动,可供出口的供应有可能逐步降低到极低水平。这意味着豆油价格仍将获得长期支持。按照德国一家分析机构的预测,2022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预计同比提高140万吨,主要是因为美国产量有望大幅提高,但是巴西产量有可能下降。12月份早些时候,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签署法令,将2022年巴西柴油中的生物柴油强制掺混率下调到10%。巴西原计划从2022年3月起实施14%的生物燃料掺混率,但是巴西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CNPE)11月下旬决定在2022年维持10%的掺混率。今年9月份时CNPE已经将2021年生物燃料最低掺混率从最初计划的13%下调至10%,原因在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高企。豆油占到巴西生物柴油生产原料的75%。巴西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政府实施10%生物燃料掺混率,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
2022年亢龙有悔?
随着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央行加息已经成为定局。11月份美国通胀率升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促使美联储宣布提前结束疫情时期实施的债券购买计划;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成为疫情爆发以来第一个加息的G7央行。其他主要央行预计将在明年跟进,而一些主要新兴市场早就开始加息。这意味着2022年大宗商品的宏观背景已经和2021年以及2020年截然不同。
从宏观政策面分析,2021年的物价上涨导致遏制通胀成为央行政策制定者的中心心议题,而加息将成为悬在大宗商品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加息导致通胀压力得到缓解,大宗商品对大型基金的吸引力将会快速衰减。事实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在大宗商品期市上的净多单已较2月份峰值减少35%。自10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后,彭博商品指数已经下跌了6.4%,并出现了自2020年初以来的首次季度下跌。一些投行也开始发布看空预测。例如花旗集团就从一年前对大宗商品市场坚决看涨变成了现在坚决彻底看空。值得一提的是,具体到不同的品种,还是要看天气和供需,意味着油籽以及植物油市场的价格分化以及剧烈波动都在所难免。
在连续两年上涨后,北京德润林分析团队认为大宗商品能否在2022年再次上涨值得怀疑,因为大宗商品市场运行逻辑正在改变,从2021年的再通胀、供应短缺以及需求强劲变成通胀压力预计缓解,供应有望改善以及流动性逐步缩减。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农产品价格高企将鼓励农户扩大播种面积,2022年夏季和秋季的供应有望恢复性增长;美联储缩表将支持美元汇率走高,进而导致美元报价的大宗商品市场普遍承压。2022年很可能出现冰火两重天的走势,上半年可能继续冲高,而下半年有可能在供应增长的压力下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