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关于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9    来源: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微信号    浏览次数:600    评论:0
导读

根据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 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指示精神, 建议将“耕地 肥沃”也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并切 实采取有效措施, 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的基础上,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为我国 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明确了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根据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 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指示精神, 建议将“耕地 肥沃”也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并切 实采取有效措施, 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的基础上,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为我国 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

 

  东北黑土地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 石”。结合本人对东北黑土地带的调研结果, 现提出发现的具体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  “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亟待加强保护

 

  近年来, 国家和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但从调 研情况看, 黑土地屡遭破坏, 黑土地保护“上热下冷”,农民主动参与黑土地保 护利用的动力不足。

 

  据监测,近 60 年来, 我国黑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 1/3,部分地 区下降了 1/2。辽河平原多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已降到 20g/kg 以下。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违规占用黑土耕地。

 

  二、 黑土地保护“上热下冷”问题的主要根源

 

  从东北地区多地的实地调研情况看, 目前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原因有:

 

  1、土地效益低, 种地不赚钱。 2021 年, 黑龙江地区平均每亩地的粮食产量 为 721 斤,按照当前的粮食价格计算,平均每亩地的收入不足 1100 元,除去农 资和大型机械投入, 纯收益寥寥无几。当“种粮不赚钱”在肥沃的黑土地上也成 为普遍现象时,农民自然失去了“养地”的动力。

 

  2、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大、难度大、见效慢。 黑土地 保护涉及到种植技术、农机设备、灌溉水利、种子等方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 投入大、难度大、见效慢, 这是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来使用土地的农户 力所不及的。

 

  3、新一代农民的土地情结正在变淡。 在上一代农民的认知里,保耕地就是 保收成、保饭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与父辈们不同, 新一代农民 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种地意愿不强,对土地的情感也在变淡。

 

  三、 如何调动各方面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

 

  从耕地面积看, 我国有约 2/3 的耕地是农户家庭耕种。因此充分调动农户的 积极性, 是耕地保护见实效的关键。 同时, 建议通过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 兴指标体系, 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对耕地的面积和质量问题 实行综合治理。

 

  1、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 分享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建议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要在种养环节积极吸纳农户参与, 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 的成果,调动其参与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2、实施“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提升黑土地经济效益。整合区域力量, 在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基础上, 围绕乳制品、大米、玉米、大豆等优势农产品, 实施东北地域特色的“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打造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知 名品牌,增强黑土地的经济价值。

 

  3、加快黑土地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并通过社会化服务机构推进技 术在农户中的应用。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黑土地质量、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相 关标准, 建立以黑土地保护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同时, 加强对社会 化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建立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社会化服务共享平台, 充分 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推动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

 

4、将耕地质量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把“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 体系之后, 可将耕地质量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鼓励地方持续加大对耕地休耕 轮作、新技术模式应用、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强化生态补偿修复等鼓励性和支持 性政策的投入力度。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203/09/10290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